澳门赌场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家风故事

近代物理所 陈家婷:父母的教育观

近代物理所 陈家婷


发布时间:2020-11-30来源: 【字号:

  农村人有兴建门楣的传统,无论家底如何都喜欢筹建高大、显耀的大门,并在门匾上刻下立家之言,一是昭示家庭主业,二是寓于美好期许,比如经商之家多用兴盛居、兴隆第;农耕之家常书耕读第、勤德第等。我的祖辈崇尚耕读传家,家谱中记载着的先辈除了农民就是教书先生,我的父母出生于地道的农民之家,父亲早年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在祖父的教导下,父亲高中毕业后入伍参军,而母亲则因时代原因未有机会踏入校园,这也是母亲终生的遗憾和不断鞭策我们的原动力。

  父母对于我们的教育是朴素而又直接的,父母擅长在艰难困苦中找寻希望,在对我们的教育中也是如此,这对我们兄弟姐妹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小时候父母总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告诉我们:“你们要特别努力,即使再难,等到坚持过去就好了。”父母为我们及时勾勒出未来的美好,以至于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前往美好,在父母一次次勾勒出的希冀中我们慢慢成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父母并没有“说谎”。

  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及母亲多,所以母亲的责任更是重了一些。相比于父亲的疼爱,母亲的教育则更“残酷”一些。“知苦”是母亲教育的核心,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间,记忆最深刻的场景便是农活,黎明前最黑暗的夜色、夏日午后最炽热的骄阳、夜幕降临汹涌袭来的疲倦与饥饿,这些我们姐妹都体验过,用母亲的话来说,叫作:“知苦后觉甜”。农活儿是直接的,母亲的教育也是质朴的。母亲为人刚毅,每每感叹母亲的人格,虽为农民与女性,但浑身散发着哲人与男性般的透彻与顽强。知苦方晓父母生养奔波之艰,而后才明白自己的责任。

  母亲能干、能唱、能讲,农活劳累时会为我们唱一曲秦腔,讲一段故事,我们姐妹兴致勃勃,笑着干着,秧苗儿在晚风中欢畅的摇曳着。母亲的一段段故事像春雨般滋润着我们姐妹的心田,以至于多少年后我们仍会在重大抉择时听取父母的忠言。母亲常常在我们对某些事愤愤不平的时候开导我们:“人在做,天在看。”小时候懵懂,总以为冥冥之中真的有未知的力量在俯察人类,并为之做出公正的裁决。长大后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自律与自持,“知敬畏”“知可为”和“知不可为”后的个人自省和自我约束,事实上这是很高的要求和衡量标准,也是多年来我们兄弟姐妹前行路上的红线与底线。

  父母总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小时候不懂,吃亏怎么会是福?虽然疑惑但也默然接受,不是境界有多高,而是不可得时给自己内心的排解。随着年纪的增加,才逐渐体会到,父母是教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要与人为善,不争执,不对立,这看似唯心却极度符合老庄哲学的观点是我多年来处事待物的直接指导,迷茫浑然的时候总能指引我方向。

  母亲年轻时种地,面对黄土地的她也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小时候,她总说即使做农民,也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干一行,爱一行”,要做到自己的事情心中有数,树立好目标后就要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并为之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世间没有轻而易举就成功的例子。这与多年后研究生导师告诉我要“干一行,爱一行,做这行的行家里手”如出一辙。当然母亲还说“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只是这种顺其自然并不是后退的理由,而是拼尽全力的前进不得后的自我释然。

  中国人向来看重的“孝顺”自然是父母教育我们的重点,自小父母就念叨“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家里头”,寓指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这点上父母向来是说的少,做得多。作为孩子,父母的身体力行已是最好的教导,指引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尊敬长辈、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妈妈没有读过书,没有接收过正规的教育,后来读书时候惊奇地发现,妈妈的“土理论”竟然和儒道之论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百思不得其解。一次跟人闲聊中受到启发,终于想明白,妈妈的“教育观”一方面来自老一辈人口口相传,更重要的是,妈妈喜欢秦腔,好多千古传诵的经典戏曲故事和唱词妈妈信口拈来。小时候总是姐妹几个睡成一排,妈妈的睡前故事就是秦腔里的经典故事。多年来讲过无数个“礼仪诚信”“善恶忠良”“励精图治”的故事,我想这其中的奥秘应在于此吧。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除了田间地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场合,便是家中的“热炕头”,炕在西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会客厅、餐厅、卧室,能想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上都能与之相连,尤其在我家它还充当了一个很是重要的场所——教习所。我们一直将其戏称为西北的“炕文化”,小时候我们总喜欢在炕上围坐在父母膝边,听父母关于对我们未来的构想,它维系升温我们和父母的感情,从小一直延续到我们去外地求学。上了炕,或炕头,或炕脚,盘腿端坐,可以晚上睡觉之前,或是凌晨清醒之后。炕,就是我们和父母聊天交心的主场。父母质朴至简的道理和教育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中深植于我们内心。它像是纽带或者桥梁,父母的爱通过它传递给我们,而我们的爱与敬佩也随之传递过去。

  转眼已至而立之年,忽觉昨日还是父母身边撒欢的孩子,而今已为人父母。我常常不禁感念父母对我们的引导和教育,他们虽非博学,却也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特有方式传递于我们。朴实无华却厚重深远,融入我们的血液、骨骼甚至每一寸肌肤,使我们终身受益。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希望我们之于孩子,能成为优良家教家风的传递者。能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灯塔,使其明是非、懂善恶、知荣辱、识良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却亘古不变,历久弥新,若子子孙孙无穷无匮,代代坚守,代代接续传承奋斗,则中华复兴至焉。

父母亲和他们的儿女

爷爷在世时,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为爷爷理发

(责任编辑: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