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亲100周年诞辰,大气所特组织了系列纪念活动,以展现父亲一生的科学报国精神。我们真心希望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感受到这份真情与温暖。
父亲远行后,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血脉相承的女儿,对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衷心感谢澳门赌场大气物理研究所离退办、所办同志,他们在疫情期间忘我的投入到了对遗留底片的翻洗以及对父亲大量手稿、明信片的整理中,他们对工作的认真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通过仔细辨认,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发现了许多父亲在那个年代里学习与工作的点点滴滴,然后与我们共同分享。使父亲生前的形象更深入、更清晰地勾画了出来。在父亲短短的50多年的足迹里,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国家的气象事业贡献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
看着这些资料与照片,感觉父亲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脱开科学家的身份,对我们来说,他就是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从来没有对我们进行过说教,但他所做的一切,点点滴滴地都印在了我们脑海里,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父亲的那盏灯
儿时,几乎每晚,我们都要睡了,总是看到他在台灯下低头伏案看着、写着什么,偶尔半夜醒来问他怎么还不睡,他总是说一会就睡,真不知他几点能真正的卧床休息。然而,第二天一早,就见他早早起来上班去了。长大以后才体会到,那是他心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他在透支自己的身体,一心扑在祖国的气象事业上。
常年出差在外
记忆中,父亲外出就是家常便饭,一旦出差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会一两个月,所以我们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是很少的。有好多次他从外地回来,我们都睡了,但我们惊喜地发现,父亲给我们带来了新礼物。他那样忙,不知道他是怎样精心买到这些玩具及书籍的,这些礼物一直伴随我们整个童年,让我们在满满的爱中长大。
父亲如果没有出差,星期天一定会带我们到附近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公园去玩,北京大学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我们玩耍的时候,他就在旁边抓紧时间看书或写着什么。
自己动手,丰富生活
父亲的动手能力很强,用最简单的办法制作出意想不到的东西。有一天,见他在鼓捣一个纸盒子,上面挖了几个洞,里面贴上一层锡纸,在箱子里装上一个很亮的长灯泡,纸盒子前面伸出个长筒,做的时候他不告诉我们他要做什么,就说可以给你们演电影。一天周日,吃完晚饭,他将全家招呼到客厅里,让我俩搬好椅子,面对一面空白的墙面,全家人落座后,他把灯一关,将制作的机器开启,转眼间整个大半面墙都显现出幻灯片的影像,父亲一张又一张的插入播放着,全家都格外兴奋、开心。父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大概是1964年左右,他自己变换花样,让普通照片在人的视觉中立体起来,拍照时人不动,拍照者在水平线上量好距离,左边、右边各照一张,相当于左右眼各拍一张,洗出照片贴在卡片上,然后插入自制观片器,立即看到照片里的人物立体起来,感觉特别有意思。
父亲因为喜欢照相,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照片,我们长大后看到这些照片显得尤为珍贵。照片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观天看气象
父亲有个习惯,每天出门都要先看看天,他不但自己看,还叫上我们一块看,有时走在路上,或坐在公交车上,随时随地就会让我们看天上的云,告诉我们这些鱼鳞云、勾勾云,还有豆荚云等都叫什么名字,哪些云会刮风,哪些云会下雨,哪些云会下雪。还教一些民间谚语,使我们了解这些云对天气的影响,至今还保存着《看云识天气》这本书。我们也养成了看天看云,预报天气的习惯。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天,西边天阴得很厉害,眼看就要下大雨了。父亲跑到阳台看云,但由于周围楼房和树木的遮挡看到的范围较小,父亲想了一下,回家拉上我就直奔332车站。我问父亲去哪?“去颐和园”父亲回答时一脸兴奋的样子。这时已经开始起风了,人们都在往家跑,只有我们往外跑。车到颐和园时,已是狂风大作,地上的尘土和树叶都被风卷起打到脸上,父亲全然顾不上这些。下车后,只身在前面一路小跑,进门直奔昆明湖岸边一幢房子,站在这,向西望去一片开阔地带,真是个看天观云的绝妙好地方。此时抬头远望,整个天空乌云翻滚着,场面十分壮观。几分钟以后,一道闪电划过,暴风雨来了,雨很大,就像有人用脸盆泼下来一样。我已退到了墙边上,但夹着风的雨还是打到了身上,我只好用雨伞挡在前面,而此时父亲始终探出身子抬头观云,完全不顾半边衣服已被淋湿。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雨终于小了,父亲带我回了家,这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父亲为了看一场雷雨云的过程,不惜坐车跑那么老远,可见他对天气预报事业多么热爱、多么执着。后来,我了解到这个看雨的地方叫藕香榭。
酷爱读书
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对书有浓厚的兴趣。家里有两个书柜,另外还有个大书架,书架足足有三米多高,里面藏满了各种书籍,他的专业虽然是气象,但兴趣爱好广泛。书籍囊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学、中西医、音乐、摄影……。还有一些生活小常识类的,如怎样滑冰、如何修理自行车、怎样种菜等等无所不有。
书对于父亲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只要有空,他就进城到西单前门的旧书店去看书、买书。他还非常喜欢历史书籍,家里有一套64版的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其中修订本第二编,在再版序里面,范文澜先生提到感谢顾震潮同志来信指出疏误……可见他平时对历史也颇有研究。
这次整理父亲笔记时,我们还找出几本父亲摘录的各国历史,有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历史。这些都是父亲为出访东南亚而提前做的准备工作。
自力更生,旧物改造
由于频繁出差在外,他自己需要一个双肩背的旅行包,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双肩背包,他就自己设计制作。他将家里一个装被子的帆布口袋拆了,经过裁剪缝制做成了一个包,在包上缝了几个实用的小口袋,钉上背带就成了他想要的双肩背包。记得当时父亲背上那书包时,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从此父亲出差总是背着这个包,并随身携带针线包,衣服破了可以随时缝补。
特殊条件,自学医书
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期间,他又开始研究中草药。他买了国内二十几个省市的中草药书,对照书里中草药图案,父亲采来草药标本,与图案一一对应加入书中。
一次我的腿不小心划破,他当时就拿出一个很小的瓶子,里面有些灰白色的粉,告诉我这是他在干校自制的止血药,又止血又消炎,我还半信半疑,结果很快就止住了血。
关心年轻人,热心助人
1956年地球物理所成立二室,全国各地调来许多大学生,他们刚到北京时,都住在集体宿舍。父亲非常关心他们,几乎每晚都要去宿舍看望新来的人,了解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一天发现一个由广东来的小伙子,床上只有一条席子,父亲立刻回家拿了被褥给他送去。有的学生缺少日用品,父亲就让母亲去帮他们买,看到有的学生生病了就帮助联系医院……
1975年他已患病在家养病,当时身体已十分虚弱,可是当得知有个学生生病在床且营养不良,就将自己订的牛奶给他送去,还请所里将他自己去青岛疗养名额转让给这位学生,使其很快恢复了健康。
同年所里有位同事,自己和家属都在患病,经济很拮据,找所里和同事借钱,父亲听说后,拖着虚弱的身体,让我陪他坐车去这位同志家。我随身带上小椅子,父亲一路上走一会,就要坐一会,好不容易才到了他家。送钱给他时再三叮嘱,不需要还,是送给他的,那位同志感动得泪流满面。
父亲在最后住院期间,还热心地帮助他人。医院里有位护士生了双胞胎,经济负担不起,父亲就送给她200元,让她买奶粉和日用品;还有位护士生活遇到困难,也得到父亲的帮助……
在父亲去世的追悼会上,除了各单位前来吊唁之外,医院竟然派了车,来了很多医生和护士参加追悼会,这么多医生护士为病人送葬是很少见的。事后,医生和护士将父亲帮助他们的事情告诉了我们。
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仔细拜读了每一篇纪念文章,越读越了解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对大气科学工作上的贡献。希望这次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要把他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植根于每一位心中,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往事如烟,最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44年了,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们不禁满含泪水,无尽的思念,他过早地离开,我们还都没有来得及好好照顾他、孝顺他,让我们终生遗憾。父亲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拼命工作,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气象事业。他是我们的好父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