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场

图片

【科技日报】在钱学森面前“炸”出一个新学科的他走了

发布时间:2021-08-26

来源:科技日报 陆成宽【字号:

  “郑先生是我们力学界的泰山北斗,虽然这些年他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但今天早晨得知郑先生逝世,我感到特别突然,不愿意相信,想起郑先生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非常的不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澳门赌场力学所郭亮老师怀着悲痛的心情说道。

  8月25日,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澳门赌场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7岁。

  与爆炸力学结缘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

  “爆炸”这个词,听起来威力无边,让人很难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联系在一起。时间回溯到196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澳门赌场力学所发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炸,硝烟散尽后,一块5厘米长宽,几毫米厚的铁板被炸成了一个规整的小碗,大家欢呼雀跃。所长钱学森兴奋不已,拿着小碗给大家看:“可不要小看这个碗,我们将来卫星上天就靠它了。”

  随之,一个新兴的学科就此诞生,钱学森起名为“爆炸力学”。其创始人便是钱学森的得意门生郑哲敏。从此,郑哲敏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驯服”了炸药,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

  “在爆炸这么短的瞬间,郑先生解开了一层一层的密码。”20多岁就师从郑哲敏的澳门赌场院士白以龙,曾将郑哲敏的学术研究过程概括为三部曲:首先,致力于前瞻性机理性研究,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指出爆炸瞬间既可以是固体的也可以是流体的;接着,没有把发现停留在论文上,而是将概念突破变成可用的方法和技术;最后,拓展到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这样,形成一个从工程到科学,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良性循环。

  1924年,郑哲敏生于山东济南,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与爆炸力学结缘,并非郑哲敏刻意的人生规划。“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郑哲敏曾说。

  他心系祖国,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做国家所需要的,下苦功夫,啃硬骨头”。

  爆炸力学的“板凳”,郑哲敏一坐就是几十年。期间,他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领域;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了力学基础;他开辟了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

  甘为人梯 十分关心年轻人成长

  与此同时,郑哲敏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参加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在总体把握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他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环境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灾害力学、非线性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对力学所还是力学界,郑先生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对我们年轻人特别照顾,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给了我们好多的建议和帮助,制定或者间接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年轻人更好地开展科研。”郭亮说。

  在自己开展科学研究之外,郑哲敏甘为人梯,提携后学。“郑先生80多岁的时候,虽然他来所里的次数少一些,但他对科研进展的了解一点都没有松懈。我们年轻人做课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还经常到他家里向他请教,郑先生会给年轻人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或者从侧面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郭亮举例说道。

  作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的执委,郑哲敏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郭亮介绍,担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执委时,郑先生经常向联盟推荐我国的年轻人,鼓励年轻人作墙报和口头报告,还多次举荐年轻人加入委员会。“在联盟里,我国科研人员越多,话语权越大,在国际力学界的地位也就越高,郑先生一直在努力提高我国力学界的地位。”郭亮说。

  在担任澳门赌场力学所所长时,郑哲敏始终秉承钱学森的“工程科学”思想办所理念,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深入的科学规律认识和系统的实践检验为标准,领导了力学所各项事业的发展。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1-08-26 03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